当前位置: 首页 - 西南 - 正文

探秘"大堡":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城乡记忆

来源:乐游网 责编: 时间:2025-07-02 05:24:13
导读探秘"大堡":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城乡记忆 每到周末,我总喜欢骑着电动车在县城周边闲逛。这天,沿着新修的省道往北,一块"大堡村"的路牌突然闯入视线。"大堡是哪里?"这个疑问瞬间击

探秘"大堡":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城乡记忆

探秘"大堡":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城乡记忆

每到周末,我总喜欢骑着电动车在县城周边闲逛。这天,沿着新修的省道往北,一块"大堡村"的路牌突然闯入视线。"大堡是哪里?"这个疑问瞬间击中了我。作为一个在县城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本地人,竟对这个近在咫尺的地名如此陌生。带着这份好奇,我决定开启一场关于"大堡"的探秘之旅。

拐进村道,最先迎接我的是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田。正在施肥的老汉见我停车张望,热情地搭话:"来找人的?"得知我想了解大堡,老人顿时来了精神。"要说大堡啊,可比县城历史还长哩!"老人拄着锄头,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土坡:"瞧见没?那儿就是老城墙的遗址,明朝那会儿这儿可是个军事要塞。"

跟着老人颤巍巍的脚步,我们来到村东头一处不起眼的土堆前。要不是他特意指出,谁又能想到这个长满杂草的土丘,竟是四百年前的军事要塞遗址?"小时候这儿还能看见城墙砖,我们叫它'大堡',后来修水库、盖房子,砖头都被村民拉回家用了。"老人的话里带着惋惜。阳光斜照在土堆上,几块裸露的青砖在泥土中若隐若现,像是在诉说着被遗忘的历史。

沿着村道继续深入,我发现这个看似普通的村庄处处藏着惊喜。村中心有棵三人合抱的银杏树,树干上钉着的古树名木保护牌显示它已经600多岁了。树下乘凉的几个老人告诉我,他们小时候就听爷爷说,这棵树是当年守城将士种下的。更让我惊讶的是,村民家的院墙上时不时能看到雕刻精美的石雕构件,有人家门口甚至用古旧的石门当作了猪圈门槛。

在村里小卖部门口,我遇到了正给孙子买零食的李阿姨。听说我在打听大堡的事,她连忙招呼我去家里坐坐。"你们年轻人不知道,我们村以前可红火呢!"李阿姨家的老房子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木格窗,堂屋条案上摆着的铁皮暖壶和搪瓷杯,活脱脱是八十年代的时光胶囊。她翻出一本泛黄的相册,里面全是黑白照片:"看,这是我结婚那年,公社就在大堡遗址边上。"

午后的阳光透过老梨树洒在院子里,李阿姨的话匣子彻底打开了。原来在七十年代,大堡村因为地势高、土层厚,被选为县里的战备粮仓所在地。"那时候每到交公粮,各村的人都往我们这儿赶,热闹得很!"她指着相册里戴红花的人群,脸上泛着光彩。现在粮仓早已改建成了养鸡场,但当年的红砖仓库还依稀可辨。

走出村子时,夕阳给田野镀上一层金色。在村口我又遇到了早上的老人,他正赶着羊群回家。"现在知道大堡是哪里了吧?"老人笑着说。我点点头,心里却泛起一丝酸楚——这个承载着几百年历史的村庄,正在不可避免地老去。村小学去年撤并到了镇里,年轻人大多在县城买了房,只剩下几十户老人坚守着这些正在消逝的记忆。

回家路上,我特意绕道去了县档案馆。管理员听说我要查大堡村的资料,从库房深处翻出一本落满灰尘的县志。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:大堡,古称大堡寨,明万历年间为抵御倭寇而建,鼎盛时期驻军三百余人......合上县志,我突然明白,所谓故乡,不就是由这些被忽视的"大堡"们组成的吗?它们或许不够光鲜亮丽,却默默地承载着最真实的地方记忆。

第二天清晨,我带着相机再次来到大堡村。这一次,我要把这些正在消失的风景记录下来。在油菜花田里劳作的农人、老屋前晒太阳的猫、废弃粮仓墙上的红色标语......这些平凡的画面,正在诉说着一个关于"大堡是哪里"的最生动答案。

如果你也曾在路上偶遇某个陌生地名而心生好奇,不妨停下车走进去看看。说不定在某个不起眼的村庄里,就藏着你意想不到的故事。毕竟,在我们追逐远方的同时,最容易忽略的,往往就是身边这些触手可及的历史印记。

Top